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中国汽车产业从一起步就走上了整车拼装的道路,虽然短期内催生了一个繁荣的整车市场,但却将“先天不足”的中国汽车推向了“后天失调”的险路。
事实上,对于技术缺失的危险性,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心知肚明。为什么没有企业愿意尝试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与整车相比,零部件投入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更大。“如果在整车市场能赚的盆满钵盈,谁还愿意去做核心技术呢?”亚洲最大的柴油动力总成制造商欧意德动力集团总裁徐恒武如此感慨。
正是这种短视,让中国汽车企业一次次措施了补上历史欠债的机会,其结果就是时至今日,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缺乏的困境并没有大的改观。据统计,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而绝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
冀公网安备130981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