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磨砺与积累,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但环顾世界仍难言工业强国。大而不强的背后是企业竞争力不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差,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由大变强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一种迫切的内在要求。辛国斌指出,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才能真正把工业做大做强,提高工业化水平。必须改变只重视数量扩张、外延发展工业的倾向,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改造,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制造业的产品是直接或间接消费品,通过技术改造投资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急需的工业行业,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拉动市场、促进消费。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铺新摊子、滥用土地、盲目重复建设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更新设备、研发技术、培养人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不但能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困境,还能提高企业今后的抗风险能力。
紧紧依托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工业企业改造提升,不仅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一种内涵式发展思路。抓住关键环节,统筹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将会直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并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